在新加坡、荷兰等港口内,产自中国的船供物料正以“一物一码”的“中国标准”被“搬入”国际航行船舶上。随着“中国标准”在更广范围使用,不但将提升我国船舶综合服务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中国航运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及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话语权。
2023年12月7日,作为首届浦东航运周重要活动之一,《船舶供应物料产品分类代码》系列团体标准应用研讨会暨百家承诺执行单位集体签约仪式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21年底全国首个船舶供应行业地方标准——《船舶供应服务物料产品分类与编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制定出台后,全面覆盖所有26大类船供物料产品的《船供物料产品编码》系列团体标准也已全面完成并在现场正式发布,共有107家产业链企业签署《船舶供应物料产品分类代码》系列团体标准承诺执行书。
这意味着,1000余类4300种共计5万项常用船供物料商品实现了“一物一码”,中国航运船供企业将以“中国标准”加速出海,更多的国际航行船舶中将见到贴有中国标准编码标签的船用物料。
中国企业“出海”拥有“共同语言”力促中国品牌走到价值链顶端
航运物料产品编码地方标准自2021年初开始立项调研,在市交通委的支持下,由浦东商务委(航运办)牵头,邀请了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同起草,总部位于上海自贸区的全球船供跨国企业——润通航运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市交通委港监处副处长邱平表示,“随着国际航运建设不断深化,上海正在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发力,船供物料标准的推出也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据悉,润通航服在与多家行业相关企业、行业监管单位及标准化专家反复研讨、打磨、论证,最终形成了1+26标准体系框架(即:一个地方标准为基础,配套26个分类系列团体标准共同推广应用)。
随后,在此框架下,超过50位产品及标准化专家经过600多个日夜,在40多家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对6亿条海量的历史交易数据进行分析过滤,从超过20万个产品中精准匹配、谨慎选型,最终在26个产品系列下,全面收录了1000余类4300种共计5万项常用船供物料商品,并对所有产品进行了“一物一码”的规范编码。
“如何让国际用户为中国产品买单,标准是基础。为何我们花费这么多精力去参与制定标准,是因为只有标准才能让船供这一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革拥有行业内的‘共同语言’形成生态,抱团去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润通航服CEO黄福宇表示。
虽然国际航运船舶采购的产品近70%来自中国,但沿用海外标准签订合同,构造供应链,中国始终只能处于代工生产的地位。船舶供应标准出台填补了中国在国际船供行业标准制定的空白,为打造和推广中国自有品牌提供新的助力。
“随着航运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向前推进,航运服务标准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国际航运中心新一轮发展和竞争的重点赛道,浦东引领推出船供标准,旨在推动船供这一传统航运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董晓玲表示,“从中国标准开始,最终成为国际标准,把中国品牌带到价值链的高端。”
107家产业链企业承诺执行用标准推动市场取得国际话语权
基于浦东推出的全国首个《船舶供应服务物料产品分类与编码要求》地方标准,首批团体标准自推出以来,行业领头企业和众多行业上下游企业积极响应。从首批10家承诺执行单位签约到当天总共已有107家企业签署了《船舶供应物料产品分类代码》系列团体标准承诺执行书。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创新处王宝斌认为,标准制定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有企业参与并大力推进,“今天发布的系列团体标准是在一个地标的基础上配套26个管理标准,这是非常典型的政府供给加市场主体‘组合拳’的优质案例。这一次有百余家企业积极响应并加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维度防爆工具(天津)集团有限公司就主动参与到了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中,该公司副总裁杨景维表示,本次的合作签约,体现了上海市对航运行业的高度重视。作为合作伙伴之一,对于今后行业的发展更充满了信心。
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船舶供应服务标准体系,才能用标准推动市场,取得国际话语权。
据悉,当前,以润通航服为代表的船舶供应企业携手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探索以船供物料源头标准化为驱动,打通各大品类上中下游标准化应用通道,全面构建船舶物料供应“一物一码、一码到底”的标准化生态,为进一步扩大标准成果行业影响力、加快形成行业标准应用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加快推动传统船舶供应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与支撑。
“润通航服已经与多家核心合作伙伴进行数据和系统的对接,部分产品已经从源头就贴上了带有标准编码的二维码标签,基本实现了’一物一码,一码到底‘的管理目标,并率先在润通航服全球服务网点试水,其覆盖的中国港口和新加坡、荷兰等港口都已推行了产品标准码贴标供船。”润通航服全球产品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持续与更多供应链合作伙伴宣导标准编码的使用,协助更多中国企业把这一标准推向国际化。(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