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运业是高风险行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海上走私、贩毒、海盗、偷渡,以及海上恐怖主义活动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反对恐怖主义和抵制海上针对船舶和船上人员的非法行为的立法工作早在80年代就在进行。从80年代初期开始,国际海事组织就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制订抵制针对旅客、船员和船舶的海上犯罪方面的法律和文件,以打击海上暴力和犯罪,确保船舶安全,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加速了这一工作的进程。
美国“9.11”事件后,国际反恐形势十分严峻,安全成为国际局势中的首要问题。恐怖分子在“9.11”事件中利用飞机进行恐怖活动,而由于海运船队过于庞大,各国主管机关对商船的管理、检查和监控的力度都十分有限,海运船队和港口都有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作为发动恐怖袭击的武器或者直接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2002年10月6日发生在也门水域的法国油轮“林堡”轮爆炸事件,证实恐怖分子已经将船舶和港口设施作为攻击目标。正因如此,防止海运业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成为海上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作为“9.11”事件的直接受害者,美国首先对国际恐怖主义予以反击,专门成立了国家国土安全部,围绕打击恐怖主义尤其是以海运输业为载体的恐怖主义为中心,修改、出台了《2001港口和海上保安法》和《2002海上运输反恐法》等数十个法案。在这些法案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美国“海关装船前24小时申报舱单规则”、“集装箱安全倡议(CSI)”和“海关贸易伙伴反恐怖计划(C-TPAT)”。通过海事立法,美国加强了反恐行动的组织,加强海运进口货物的检查与控制,强化船员与船舶保安管理,更新、添置和研制新设备,以及向国外延伸反恐行动等措施,大举反击海上国际恐怖主义。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正在考虑制定海运反恐措施。
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美国不断要求国际社会改善船舶和港口的保安装况。国际海事组织因此加快了制定具有紧密关系的多边国际海运保安规则的步伐。
为加强海上安全、打击针对海运的恐怖主义行为,2002年12月9日至13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英国伦敦总部召开了海上保安外交大会,来自108个缔约国政府,非缔约国成员、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近千名代表和观察员出席了外交大会。会议通过了通过经修改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附件的修正案(SOLAS公约修正案)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nternational Ship and Port Facility Security Code 简称ISPS Code或ISPS规则)并将于2004年7月1日起生效。
这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通过,使海上反恐行动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对于保障船舶、船员、旅客和港口设施的安全,防止和抵制恐怖主义对国际航运业的攻击,维持国际航运的正常运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将对国际航运乃至国际贸易带来深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