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会刊
起底莆田商帮:垄断多个行业 莆田系仅是一分支
2017/07/25 12:44:43 来源:
原来的忠门镇外,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2000年,东埔撤乡设镇。
虽然在行政划分上东埔已经不属于忠门镇,但李国宝一直还是以忠门人自居,其个头不高,戴着眼镜,皮肤黝黑,宽阔的肩膀微微前倾。
“当时出去就是做蒸笼,挑着工具担。”李国宝称:“这是我家祖传的手艺,我爷爷是做蒸笼的。”
据《莆田县志》推算,忠门镇的蒸笼工艺始于明代中叶。虽然有祖传的手艺,但走出去最初的原因,多位商人都称,是为了生存,没得选择。在莆田,像这样依靠着一门手艺出门闯的,除了忠门镇,还有做珠宝黄金首饰的莆田北高镇,该镇被称为“中国珠宝黄金之乡”;东庄镇也是依靠陈德良发现的一个治疗痔疮的偏方开始走街串巷,最终衍生出了今天庞大的民营医疗体系。
据李国宝称,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对人口迁移管理得很严格。一旦在外地被发现外乡人身份,就会被“遣返”。
那个时候出门之前,要先去大队开一个证明,上面写着“某某出去做蒸笼”之类的,就算是一个通行证明。
“先去的江西南昌、九江,再到武汉、北京。全中国我都跑遍了。”李国宝笑着说,为了防止暴露外地人身份,自己和同伴走在同一条路上时,都会一个走在路东,一个走路西,防止一说话,用了乡音,被当地人发现。
李国宝介绍,当时,全国别的地方的蒸笼是柳木的,他们做的是福建这边特有的杉木,蒸出来的馒头更香。“挨家挨户推销,按他们的要求的大小做,像那种蒸小笼包的,一个三四块钱,大的可能一两百。”李国宝说着张开双臂比画着。
对于收入,李国宝称,当时一年能赚到1800块就很好了。
李国宝称,那时候,想的就是怎么吃饱饭,从来没有想过商业两个字。更没有想过,自己的后辈们,如今会在全国的木材、瓷砖、卫浴、不锈钢等建材行业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
至于彼此间的竞争,李国宝不愿意多聊,其称,建材市场规模很大,而且都会和厂家约定好,像一个小一点的城市,一个品牌只有一家代理商。“大家都很重义气,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有什么问题一起沟通”。
一位忠门商人称,出现竞争矛盾了,都有几个行业的老师傅出面,他们不一定最有钱,但有声望,一般情况下会居中调停。莆田人讲的是能者生存,做不起来还可以退下来到老乡那里一起干,这样的人才很受信任和欢迎。
靠木材生意起家
“改革开放”之后,商业政策逐步放开,忠门镇的人离开家门的越来越多。
李国宝称,1979年,他带着隔壁家的一个年轻人一起来到北京做蒸笼。晚上住在郊区,白天坐车到城里。3年之后,李国宝陆续把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带出来做生意。开始做木材生意。
“当时,我主要在湖南、福建等地找原材料,发货到北京,孩子们在北京负责加工销售。”李国宝称。
李国宝介绍,忠门人做一个行业,是会打通整个产业链,有的寻找原材料,有的进行运送,有的做加工,有的销售。整个产业链上都是我们的人。
忠门人带着木材进京,还被当时的媒体报道记录了下来。据《法制日报》1994年的特刊曾发表的《“游击队”与“正规军”的较量——记莆田农民跻身全国木材市场的历程》中报道,1982年春,莆田人从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大批运松木到北京。
当时的北京正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1985年,国家开放了南方集体林区木材市场,允许林农和集体的木材自由上市,实行议价议销。
《法制日报》的前述文章称,1986年春,1000多名忠门人就到云南思茅、大理等地,分割包围各地主要产材县和部分国有林业局的经销部门,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包销了当地的大部分木材。1986年3至10月,忠门人平均每天发运一百个车皮木材,为北京亚运场馆建设输送了大量木材。
不过,在当时,木材还属于国家重要生产资料,并不允许个人或未取得许可的单位经营、倒卖。
带着木材进京的忠门人遭遇了政策难题。
《法制日报》的文章中,记录了忠门人的解决方法:1985年底,忠门商人带着从莆田开具的外出许可证和当地工商部门核发的“经销竹木制品及半成品或南方木材”的营业执照,和曾有过业务往来的中国农建公司北京分公司达成“挂靠”协议:由莆田人组织木材资源,寻找经营场地,自行销售,每户每月缴纳1200元管理费和百分之三的营业税。农建公司北京分公司则为莆田人经营代签合同,盖租地章,提供银行账号和发票。
除了从南方运木材外,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莆田人涌向大兴安岭,把过火的木材全都买下来、运出来,从中赚了大钱。
李国宝称,莆田人中从事木材行业的,又大部分是忠门人。时任福建省省长苏树林曾在2013年称,据统计,莆田人大约占据了全国木材市场70%的份额。
“传帮带”下遍地开花
莆商闯市场往往是“一个人带一家人、一家人带一族人、一族人带一村人,”2013年,苏树林在莆商回乡创业大会上讲话时总结道,于是便有了忠门人制蒸笼、东庄人办医院、榜头人雕红木、北高人打金、江口人做电子表,形成了亲友相帮、协作互补。
李国宝称,最初大家都是和熟人一起出去,也更放心。挣了钱都是平分。
一位不愿具名的忠门商人表示,由于独特的村文化衍生出最开始的传帮带文化。
莆田当地一位官员也告诉记者,当地宗族观念比较强,所以出去做生意,一般都是带着亲戚或者要好的朋友一起,而结婚嫁娶,早前一般都在一个村子或镇子内。
苏树林曾总结莆田人过年回家必须做的几件事中,其中一件就是回家娶妻。“莆田人讲,出去钱挣得再多、官当得再大,也要回莆田娶妻。”
“独特的姻亲关系导致了一个镇一产业的现象出现。”郑国贤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郑国贤是莆田当地人,当忠门镇还是忠门乡时,其就做过该乡的副乡长,之后也曾在北高镇任职。郑国贤目前是莆田市委宣传部调研员、福建省作协主席团成员。1997年,郑国贤完成长篇报告文学《漂迫的家园》,该书描述了莆田忠门人走出家门创业的历程。
1991年李国宝和子侄们,从木材行业转向瓷砖批发。
“当时是四川那边的瓷砖生产厂家,愿意给我们垫资开店,卖他们的瓷砖,从那时候起,全家人就都转型做瓷砖生意,一直做到现在。”李国宝称。
目前,仅在北京,就有许多忠门商从事建材贸易,他们主要集中在东三环外的十里河闽龙,以及昌平地区的回龙观建材城。
在十里河地区的“闽龙陶瓷总部基地”,是北京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市场商户百分之八十来自福建,其中大部分来自莆田市。
来自莆田忠门镇的陶瓷经销商户张林(化名)大部分同乡从事陶瓷卫浴、不锈钢、瓷砖等建材等行业。“莆田人在外做生意多‘传帮带’,使得莆田的产业分布呈片状,”张林的老家村子里大部分人从事陶瓷行业方面的生意。
张林和很多老乡一样,在“传帮带”的商业模式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当初张林由同村人带着入行,自己生意做大后,再带亲戚朋友入行。如今,在张林的带领下,张林的大部分亲戚都在从事陶瓷生意。
张林最初跟着父亲做建筑材料生意,2001年左右,陶瓷生意火爆,张林决定跟随同村人做陶瓷生意。
“佛山人做瓷砖,我们莆田人卖瓷砖,”张林介绍,其老家所在的忠门镇的同乡多从事建材、陶瓷、木材、铝合金等建材行业。“都是一带三,三带五,金字塔一样慢慢发展壮大。”
“关键是看一个地方的氛围,你周围的人做什么,你可能就会做什么生意,”张林说。
“从无到有”的莆田商人
李国宝的转型做建材只是忠门镇商人的一个缩影。一位忠门商人表示,开始做木材生意时,国家正致力于推动城市基础建设,是个很好的时机。
对于莆田人为什么可以在一个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李国宝分析称,主要是走出家门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开始全国跑,积累了经验,大家抱团发展,上下游都有我们的人,发展的快;还有就是能吃苦,敢干。
对于现状,该商人称,现在市场整体规模在缩小,意味着进入全面转型时代,金融业、IT业等都是选择的方向,“大家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人脉、资金储备等因素而做不同选择。”
同为忠门人的北京通厦投资开发集团董事长陈春玖,早先在京、津、冀从事木材经营,1996年也向建材业转变,在北京建设了建材城、综合市场、家居与花卉市场等。
北京京奥港集团董事长王子华,同样来自于莆田忠门,其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到北京,从木材生意起家,1996年成立京奥港集团,业务向钢材产业转型。2000年涉足金融领域,投资了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首汽集团。2014年,京奥港集团旗下的北京京奥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进军能源行业。此外,王子华还涉足了融资租赁和基金行业。
1983年开始创业的忠门人郭加迪,成为了忠门人中的一个“另类”,其1989年前往匈牙利,从事国际贸易,并于1994年进入鞋业。1999年,郭加迪又进入房地产业。
苏树林曾称,莆田人“精”在无中生有。莆商善于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在一穷二白的地方,创造了“无医生医、无木生材、无金生金、无钢生钢”的商业奇迹,涌现出一批“医药大王”、“木材大王”、“珠宝大王”、“钢铁大王”。
67岁的李国宝已不再担心操心这些:“现在都是孩子们做主,我主要在家养老。”2006年,李国宝也在家乡建了一栋大房子,有一个简单的庭院,一楼墙边还有一个小假山。
这也符合莆田人另外一个特点:回家建大房子,光宗耀祖。这一点,从东庄镇、忠门镇和北高镇的房屋中都能看到,一栋栋4层甚至更高的别墅密密麻麻矗立在各个镇上。
对话
“莆田系需要脱胎换骨”
就莆田系和莆商在当下遇到的问题,新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他表示,莆商和莆田系是社会商业资本发展的产物,但莆田系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莆田系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新京报:莆田商人多是家族式、抱团地发展模式,你如何看待这种商业关系模式?
周民良:利用当地资源,亲朋好友结伙做生意,在我们国家很普遍。因为本地资源有限,把本地的亲情、关系等资源与资本结合起来,开拓不同的市场,这种抱团的发展呈现出集群式、专业化的商业模式,是利用市场机制。
就莆商的发展来看,有其成功的地方。但是这种模式中存在非规范的地方,政府应该加强管理,给资本套上专业化、规范化的龙头。
新京报:“魏则西事件”发生后,有网友质疑放开医疗等领域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式,对此你怎么看?
周民良:不光是网友有这样的看法,也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质疑。现在的一些经济领域,任何民营经济都可以参与。资本本身追求盈利和回报,但如果为了一味地追求利益而逾越法制的红线,如果不监管的话,就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不管是民营资本还是国有资本,关键在于能够提供好的服务。政府在其中应该制定透明的机制和规则。
新京报:对于这次事件中莆田系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你怎么看?
周民良:莆田系是商业和资本的产物,对整个国家的某类医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莆田系发展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至少医疗领域如此。有些问题莆田系医院本身需要反思一下,但是政府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角色。
过去很多年,很多问题的出现多是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市场化本身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医疗、教育等领域与民生息息相关,政府的监管更为重要。为公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这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的服务,这些服务在任何国家都有严格的规范,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
目前除了政府要加强监管,为了适应未来,莆田系需要听取公众的批评,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具体来说,莆田系需要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专业化水平等。
【记者手记】
沉默的莆田商帮
在外界眼中,莆田系成为了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从事医疗行业的莆田人的代名词。但从事医疗行业的,只是莆商中的一部分人。
2015年12月落马的福建省前省长苏树林,在2013年“欢迎莆商回乡创业大会”上称莆商是闽商的精英,并历数莆商从事的行业,从北高镇珠宝、东庄镇的医疗到忠门镇木材。
不过,相较于莆商走出家园之早和取得的成绩,莆商一直躲在舆论关注的背后,除了莆田医疗系,其他行业的商人鲜被外界关注。
在魏则西事件中,莆商也是一如既往的沉默。不仅仅是风口浪尖地医疗系,其他从事木材建材、珠宝黄金行业的商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也都讳莫如深,还未等发问就直接挂掉电话。
一位商人称,最近气氛比较紧张,整个莆田系都受到舆论的关注,大家都不愿意出来说话,怕成为众矢之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害怕得罪莆田医疗系的人。或许还因为,热点总会被新的热点取代。
相较于外界舆论的关注,以及来东庄镇探访的一波又一波媒体,莆田显得很安静。
从某种意义而言,莆田也算是一个外出打工人口居多的城市,只是,很多打工者成为了老板。虽然豪宅林立,但像东庄镇、忠门镇、东埔镇,家中都是留守老人居多。
当地出租车司机表示,莆田平时不堵车,一到过年或者清明,外地的莆田人都开车回乡后,城市就开始拥挤。
在莆田开出租车的,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短短几天,记者就遇到3个来自江西宜春的出租车师傅。其中一位司机表示,开出租车现在赚不了钱,他打算也开个网店,从安福点商城拿货卖鞋子,“一双有100块的利润”。
经商的风气也致使莆田民营经济发达,2015年1-10月,非公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0.6%,是莆田工业的主要支柱。一位政府官员表示,莆田这边是民间比政府有钱。
2013年,莆田市政府召开莆商回乡创业大会,希望在外的莆商能够回乡创业。(新京报)
原来的忠门镇外,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2000年,东埔撤乡设镇。
虽然在行政划分上东埔已经不属于忠门镇,但李国宝一直还是以忠门人自居,其个头不高,戴着眼镜,皮肤黝黑,宽阔的肩膀微微前倾。
“当时出去就是做蒸笼,挑着工具担。”李国宝称:“这是我家祖传的手艺,我爷爷是做蒸笼的。”
据《莆田县志》推算,忠门镇的蒸笼工艺始于明代中叶。虽然有祖传的手艺,但走出去最初的原因,多位商人都称,是为了生存,没得选择。在莆田,像这样依靠着一门手艺出门闯的,除了忠门镇,还有做珠宝黄金首饰的莆田北高镇,该镇被称为“中国珠宝黄金之乡”;东庄镇也是依靠陈德良发现的一个治疗痔疮的偏方开始走街串巷,最终衍生出了今天庞大的民营医疗体系。
据李国宝称,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对人口迁移管理得很严格。一旦在外地被发现外乡人身份,就会被“遣返”。
那个时候出门之前,要先去大队开一个证明,上面写着“某某出去做蒸笼”之类的,就算是一个通行证明。
“先去的江西南昌、九江,再到武汉、北京。全中国我都跑遍了。”李国宝笑着说,为了防止暴露外地人身份,自己和同伴走在同一条路上时,都会一个走在路东,一个走路西,防止一说话,用了乡音,被当地人发现。
李国宝介绍,当时,全国别的地方的蒸笼是柳木的,他们做的是福建这边特有的杉木,蒸出来的馒头更香。“挨家挨户推销,按他们的要求的大小做,像那种蒸小笼包的,一个三四块钱,大的可能一两百。”李国宝说着张开双臂比画着。
对于收入,李国宝称,当时一年能赚到1800块就很好了。
李国宝称,那时候,想的就是怎么吃饱饭,从来没有想过商业两个字。更没有想过,自己的后辈们,如今会在全国的木材、瓷砖、卫浴、不锈钢等建材行业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
至于彼此间的竞争,李国宝不愿意多聊,其称,建材市场规模很大,而且都会和厂家约定好,像一个小一点的城市,一个品牌只有一家代理商。“大家都很重义气,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有什么问题一起沟通”。
一位忠门商人称,出现竞争矛盾了,都有几个行业的老师傅出面,他们不一定最有钱,但有声望,一般情况下会居中调停。莆田人讲的是能者生存,做不起来还可以退下来到老乡那里一起干,这样的人才很受信任和欢迎。
靠木材生意起家
“改革开放”之后,商业政策逐步放开,忠门镇的人离开家门的越来越多。
李国宝称,1979年,他带着隔壁家的一个年轻人一起来到北京做蒸笼。晚上住在郊区,白天坐车到城里。3年之后,李国宝陆续把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带出来做生意。开始做木材生意。
“当时,我主要在湖南、福建等地找原材料,发货到北京,孩子们在北京负责加工销售。”李国宝称。
李国宝介绍,忠门人做一个行业,是会打通整个产业链,有的寻找原材料,有的进行运送,有的做加工,有的销售。整个产业链上都是我们的人。
忠门人带着木材进京,还被当时的媒体报道记录了下来。据《法制日报》1994年的特刊曾发表的《“游击队”与“正规军”的较量——记莆田农民跻身全国木材市场的历程》中报道,1982年春,莆田人从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大批运松木到北京。
当时的北京正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1985年,国家开放了南方集体林区木材市场,允许林农和集体的木材自由上市,实行议价议销。
《法制日报》的前述文章称,1986年春,1000多名忠门人就到云南思茅、大理等地,分割包围各地主要产材县和部分国有林业局的经销部门,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包销了当地的大部分木材。1986年3至10月,忠门人平均每天发运一百个车皮木材,为北京亚运场馆建设输送了大量木材。
不过,在当时,木材还属于国家重要生产资料,并不允许个人或未取得许可的单位经营、倒卖。
带着木材进京的忠门人遭遇了政策难题。
《法制日报》的文章中,记录了忠门人的解决方法:1985年底,忠门商人带着从莆田开具的外出许可证和当地工商部门核发的“经销竹木制品及半成品或南方木材”的营业执照,和曾有过业务往来的中国农建公司北京分公司达成“挂靠”协议:由莆田人组织木材资源,寻找经营场地,自行销售,每户每月缴纳1200元管理费和百分之三的营业税。农建公司北京分公司则为莆田人经营代签合同,盖租地章,提供银行账号和发票。
除了从南方运木材外,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莆田人涌向大兴安岭,把过火的木材全都买下来、运出来,从中赚了大钱。
李国宝称,莆田人中从事木材行业的,又大部分是忠门人。时任福建省省长苏树林曾在2013年称,据统计,莆田人大约占据了全国木材市场70%的份额。
“传帮带”下遍地开花
莆商闯市场往往是“一个人带一家人、一家人带一族人、一族人带一村人,”2013年,苏树林在莆商回乡创业大会上讲话时总结道,于是便有了忠门人制蒸笼、东庄人办医院、榜头人雕红木、北高人打金、江口人做电子表,形成了亲友相帮、协作互补。
李国宝称,最初大家都是和熟人一起出去,也更放心。挣了钱都是平分。
一位不愿具名的忠门商人表示,由于独特的村文化衍生出最开始的传帮带文化。
莆田当地一位官员也告诉记者,当地宗族观念比较强,所以出去做生意,一般都是带着亲戚或者要好的朋友一起,而结婚嫁娶,早前一般都在一个村子或镇子内。
苏树林曾总结莆田人过年回家必须做的几件事中,其中一件就是回家娶妻。“莆田人讲,出去钱挣得再多、官当得再大,也要回莆田娶妻。”
“独特的姻亲关系导致了一个镇一产业的现象出现。”郑国贤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郑国贤是莆田当地人,当忠门镇还是忠门乡时,其就做过该乡的副乡长,之后也曾在北高镇任职。郑国贤目前是莆田市委宣传部调研员、福建省作协主席团成员。1997年,郑国贤完成长篇报告文学《漂迫的家园》,该书描述了莆田忠门人走出家门创业的历程。
1991年李国宝和子侄们,从木材行业转向瓷砖批发。
“当时是四川那边的瓷砖生产厂家,愿意给我们垫资开店,卖他们的瓷砖,从那时候起,全家人就都转型做瓷砖生意,一直做到现在。”李国宝称。
目前,仅在北京,就有许多忠门商从事建材贸易,他们主要集中在东三环外的十里河闽龙,以及昌平地区的回龙观建材城。
在十里河地区的“闽龙陶瓷总部基地”,是北京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市场商户百分之八十来自福建,其中大部分来自莆田市。
来自莆田忠门镇的陶瓷经销商户张林(化名)大部分同乡从事陶瓷卫浴、不锈钢、瓷砖等建材等行业。“莆田人在外做生意多‘传帮带’,使得莆田的产业分布呈片状,”张林的老家村子里大部分人从事陶瓷行业方面的生意。
张林和很多老乡一样,在“传帮带”的商业模式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当初张林由同村人带着入行,自己生意做大后,再带亲戚朋友入行。如今,在张林的带领下,张林的大部分亲戚都在从事陶瓷生意。
张林最初跟着父亲做建筑材料生意,2001年左右,陶瓷生意火爆,张林决定跟随同村人做陶瓷生意。
“佛山人做瓷砖,我们莆田人卖瓷砖,”张林介绍,其老家所在的忠门镇的同乡多从事建材、陶瓷、木材、铝合金等建材行业。“都是一带三,三带五,金字塔一样慢慢发展壮大。”
“关键是看一个地方的氛围,你周围的人做什么,你可能就会做什么生意,”张林说。
“从无到有”的莆田商人
李国宝的转型做建材只是忠门镇商人的一个缩影。一位忠门商人表示,开始做木材生意时,国家正致力于推动城市基础建设,是个很好的时机。
对于莆田人为什么可以在一个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李国宝分析称,主要是走出家门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开始全国跑,积累了经验,大家抱团发展,上下游都有我们的人,发展的快;还有就是能吃苦,敢干。
对于现状,该商人称,现在市场整体规模在缩小,意味着进入全面转型时代,金融业、IT业等都是选择的方向,“大家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人脉、资金储备等因素而做不同选择。”
同为忠门人的北京通厦投资开发集团董事长陈春玖,早先在京、津、冀从事木材经营,1996年也向建材业转变,在北京建设了建材城、综合市场、家居与花卉市场等。
北京京奥港集团董事长王子华,同样来自于莆田忠门,其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到北京,从木材生意起家,1996年成立京奥港集团,业务向钢材产业转型。2000年涉足金融领域,投资了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首汽集团。2014年,京奥港集团旗下的北京京奥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进军能源行业。此外,王子华还涉足了融资租赁和基金行业。
1983年开始创业的忠门人郭加迪,成为了忠门人中的一个“另类”,其1989年前往匈牙利,从事国际贸易,并于1994年进入鞋业。1999年,郭加迪又进入房地产业。
苏树林曾称,莆田人“精”在无中生有。莆商善于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在一穷二白的地方,创造了“无医生医、无木生材、无金生金、无钢生钢”的商业奇迹,涌现出一批“医药大王”、“木材大王”、“珠宝大王”、“钢铁大王”。
67岁的李国宝已不再担心操心这些:“现在都是孩子们做主,我主要在家养老。”2006年,李国宝也在家乡建了一栋大房子,有一个简单的庭院,一楼墙边还有一个小假山。
这也符合莆田人另外一个特点:回家建大房子,光宗耀祖。这一点,从东庄镇、忠门镇和北高镇的房屋中都能看到,一栋栋4层甚至更高的别墅密密麻麻矗立在各个镇上。
对话
“莆田系需要脱胎换骨”
就莆田系和莆商在当下遇到的问题,新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他表示,莆商和莆田系是社会商业资本发展的产物,但莆田系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莆田系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新京报:莆田商人多是家族式、抱团地发展模式,你如何看待这种商业关系模式?
周民良:利用当地资源,亲朋好友结伙做生意,在我们国家很普遍。因为本地资源有限,把本地的亲情、关系等资源与资本结合起来,开拓不同的市场,这种抱团的发展呈现出集群式、专业化的商业模式,是利用市场机制。
就莆商的发展来看,有其成功的地方。但是这种模式中存在非规范的地方,政府应该加强管理,给资本套上专业化、规范化的龙头。
新京报:“魏则西事件”发生后,有网友质疑放开医疗等领域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式,对此你怎么看?
周民良:不光是网友有这样的看法,也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质疑。现在的一些经济领域,任何民营经济都可以参与。资本本身追求盈利和回报,但如果为了一味地追求利益而逾越法制的红线,如果不监管的话,就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不管是民营资本还是国有资本,关键在于能够提供好的服务。政府在其中应该制定透明的机制和规则。
新京报:对于这次事件中莆田系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你怎么看?
周民良:莆田系是商业和资本的产物,对整个国家的某类医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莆田系发展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至少医疗领域如此。有些问题莆田系医院本身需要反思一下,但是政府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角色。
过去很多年,很多问题的出现多是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市场化本身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医疗、教育等领域与民生息息相关,政府的监管更为重要。为公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这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的服务,这些服务在任何国家都有严格的规范,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
目前除了政府要加强监管,为了适应未来,莆田系需要听取公众的批评,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具体来说,莆田系需要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专业化水平等。
【记者手记】
沉默的莆田商帮
在外界眼中,莆田系成为了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从事医疗行业的莆田人的代名词。但从事医疗行业的,只是莆商中的一部分人。
2015年12月落马的福建省前省长苏树林,在2013年“欢迎莆商回乡创业大会”上称莆商是闽商的精英,并历数莆商从事的行业,从北高镇珠宝、东庄镇的医疗到忠门镇木材。
不过,相较于莆商走出家园之早和取得的成绩,莆商一直躲在舆论关注的背后,除了莆田医疗系,其他行业的商人鲜被外界关注。
在魏则西事件中,莆商也是一如既往的沉默。不仅仅是风口浪尖地医疗系,其他从事木材建材、珠宝黄金行业的商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也都讳莫如深,还未等发问就直接挂掉电话。
一位商人称,最近气氛比较紧张,整个莆田系都受到舆论的关注,大家都不愿意出来说话,怕成为众矢之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害怕得罪莆田医疗系的人。或许还因为,热点总会被新的热点取代。
相较于外界舆论的关注,以及来东庄镇探访的一波又一波媒体,莆田显得很安静。
从某种意义而言,莆田也算是一个外出打工人口居多的城市,只是,很多打工者成为了老板。虽然豪宅林立,但像东庄镇、忠门镇、东埔镇,家中都是留守老人居多。
当地出租车司机表示,莆田平时不堵车,一到过年或者清明,外地的莆田人都开车回乡后,城市就开始拥挤。
在莆田开出租车的,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短短几天,记者就遇到3个来自江西宜春的出租车师傅。其中一位司机表示,开出租车现在赚不了钱,他打算也开个网店,从安福点商城拿货卖鞋子,“一双有100块的利润”。
经商的风气也致使莆田民营经济发达,2015年1-10月,非公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0.6%,是莆田工业的主要支柱。一位政府官员表示,莆田这边是民间比政府有钱。
2013年,莆田市政府召开莆商回乡创业大会,希望在外的莆商能够回乡创业。(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