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会刊
关于2021年的50则预言
2021/04/09 15:45:18 来源:
01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机构均看好中国,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幅可达8%左右。
02
毕马威对中国来年的表现更为乐观,认为2021年中国全年GDP增速将达8.8%;而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复苏的主力,取决于消费、服务业的持续回暖。
0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的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第一位。有专家认为,2021年将是真正贯彻创新驱动的关键之年。有消息透露,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十年投入创新的资金可达3万亿—4万亿元,长三角地区或增加到7万亿—8万亿元。
04
八大重点任务中还包括“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经济学者马光远有此解读:“2021年,互联网巨头疯狂扩张、跑马圈地、无序竞争、恶性补贴的日子结束了。互联网金融在监管外悠闲自在的日子也结束了。”
0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要解决大城市住房的突出问题。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同时,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实现“租售同权”。有专家据此认为,2021年将是租赁房发展元年。
06
“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的判断。
07
新冠肺炎疫情走势和疫苗有效接种进度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而全球经济的疲弱,将影响中国的进出口需求,甚至拖累中国经济,毕竟外贸在中国经济体量中占比很大——这个观点来自学者胡捷。
08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2021年年中以后才能实现新冠肺炎疫苗的广泛接种;《自然》杂志更指出,低收入国家要等到2023年甚至2024年才有可能接种。接下来,大家将面临一个抉择:打,还是不打?很多人选择观望。
09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任行长雅克·阿塔利撰文指出:“如果疫苗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没有禁忌症,那么这次疫情最晚会在2021年夏天结束时远离我们。”果真如此,那真是好消息。
10
但口罩还是不能摘。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副所长孙承业表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戴口罩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接种疫苗后,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11
既然口罩还要跟随我们,那索性正视它——2020年9月举行的纽约时装周上,设计师安娜·苏与克里斯蒂安·西里亚诺为每款造型配上与之呼应的口罩。专门设计的口罩链也成了时尚单品,不挂口罩,还可以当眼镜链或项链。
12
学者杨早有一个脑洞:有一种分子面罩,可以根据设定的数据在人脸上凝成一副24小时有效的面罩,仿真度99%,你想cos谁就选谁——李雪琴、王建国或者“五条人”的阿茂和仁科,任选其一。
13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行情研究中心主任格奥尔基·奥斯塔普科维奇认为,服务业、大众餐饮和酒店业、运输业等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恢复,不过,对医药和化学工业的投资将增加,“医学正成为新的石油”。
14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表示,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他还承诺在4年任期内投入2万亿美元用于气候行动。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美国的国家形象。更有学者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中美进行合作的增量,是两国必须合作的议题。
15
对于拜登,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他将是一名外交型总统,不会对中国采取“极限施压”的手段,也更讲究话术,中美短期冲突或淡化;但不管谁执政,中美关系也无法回到过去,“美国反对中国崛起”这个矛盾无法化解。
16
疫情导致了全球“大隔离”,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进行“区域性抱团”——如中国与14个国家组建的RCEP协定。专家认为,“脱钩”是暂时的,区域性抱团的本质还是互联。旧的平衡被打破,大家在寻找新的平衡点。
17
哲学家齐泽克表示:“我们面对的终极问题是:是应该争取回到旧常态,还是应该坦然接受新冠肺炎是我们进入‘后人类’时代的征兆?”他认为,流行疾病、全球变暖和生活的数字化,侵蚀了我们作为人类的基本坐标。
18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规定,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换言之,2021年有望不再出现戴着头盔买房、94岁老人被抱着在银行做人脸识别这类事情。
19
包括微软在内的一些技术公司宣布支持长期居家办公。一项全球调研显示,2021年,世界各地远程办公的全职雇员人数将增加一倍,长期远程工作者的比例从16%上升到34%。未来,多数公司将采用“任何地方+办公室的混合模式”。
20
这场疫情证实了很多公司可以在全员远程办公的情况下完成项目,但对于创意工作者(包括且不限于媒体人、广告人、设计师、建筑师等)来说,大家还是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这正是创意的起源。
21
IBM通过人工智能预测哪些员工可能辞职,准确率达95%——AI成了管理者,取代了HR的部分工作。加上之前亚马逊启用AI“监工”的例子,“社畜”们,你们怕了吗?
22
即便没被AI盯上,你也逃不掉行为互联网(IoB)——它汇集了面部识别、位置跟踪和大数据等直接关注个人的技术。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5年年末,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将至少参加一项商业或政府的IoB计划。
23
直播电商行业的整体规模从百亿元级跃升到万亿元级,只用了三年时间。可以肯定的是,2021年直播电商仍将火爆。接下来,平台方和主播要面对的挑战,将是选品和品控——看看只卖出十几罐奶粉的吴晓波,再看看被王海“打假”的老罗。
24
中国短视频用户超过8亿个,网民平均每天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为110分钟——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圈地已经结束,垂直类创作者的冒险即将开始,这是观察者们对短视频行业的判断。知识类内容将是各大平台力拼的阵地。
25
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让人们重拾了对烹饪的热情。给自己和家人做一份“史诗级别的早餐”这一好习惯,将持续到来年——这是美国全食食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的预测。
26
居家隔离让绿植的需求量激增。一方面,人们希望通过绿植改善居家环境;另一方面,绿植有着疗愈作用。同理,观鸟也很治愈——武汉市观鸟协会就在疫情期间提倡“阳台观鸟”。2021年,让我们继续亲近自然吧。
27
疫情也改变了人们对户型的观念:既然要“净身入户”,独立的玄关就成为未来住宅项目的加分项;经常自己做饭,厨房就不能太小;家里有老有小,就需要进行功能分区……
28
双职工家庭无力看护婴幼儿的困境,有望得到解决。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5年将积极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拓宽普惠托育供给。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超过4700万名,其入托率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
29
气候变化、石油泄漏、森林砍伐……未来,这种破环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活动很可能会被认定犯下“生态灭绝”罪。因为,如果不严肃对待这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
30
南极出现了新冠肺炎感染病例,而北极变暖趋势难以遏制。与其感慨这个世界躲无可躲、想搬去火星,不如行动起来,从最基本的垃圾分类做起。
31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称,2020年前10个月,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同比下降72%,这使得2020年成为有记录以来国际旅行者人数最少的一年。该机构预计旅游业将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但游客人数要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需要2.5—4年。
32
《经济学人》杂志预测,我们要面对的,将是相对不那么自由的世界:观光旅游业将会萎缩,并且改变形态,重点将转移到国内旅游。
33
爱彼迎(Airbnb)和《经济学人》对“国内游”有着相同的判断,并将之细化:在爱彼迎委托凯度所做的调研中,76%的受访者表示,未来将尝试“城市近郊游或者离开城市去乡村生活”。
34
中国旅游研究院与去哪儿网联合发布“2021年国内小众旅游排行榜”,四川甘孜排第一位——感谢丁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是宁夏中卫,它因中卫版“66号公路”走红。包括中卫、张掖、敦煌、阿勒泰等在内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均入选最有潜力目的地榜。
35
“假装在××”将成为一种新的旅行体验。比如,你可以去贵州兴义体验中国版新天鹅堡,去佛山体验复刻版歌舞伎町一番街——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平替”。
36
有报告显示,2021年共有260余部电影待映,而春节档就有至少9部电影上映。为此,有业界人士乐观地认为,2021年将迎来影视爆发期。毕竟,疫情趋缓后,人们更需要娱乐活动,以重归正常生活。
37
华纳兄弟影业宣布,2021年,其旗下所有电影将同时在院线以及 HBO Max 流媒体平台上线。有媒体评论称,“观众笑了,电影院哭了”。目前的悬念是:华纳未来会不会沿用这一做法?还有没有别的同行跟进?
38
将于2021年2月举行的第71届柏林电影节取消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改为颁发最佳主角奖、最佳配角奖。这让柏林电影节成为首个颁发中性表演奖的国际电影节,也标志着性别平等迈出了一大步。
39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免疫力是保证身体健康的核心竞争力。WCWD的研究数据显示,91%的消费者表示在疫情后会更关注增强免疫力。
40
孙杨的8年禁赛令迎来转机。他到底能不能参加东京奥运会,是大众最关心的。盲猜一下:孙杨不会参加东京奥运会。理由是:即便他得以彻底“平反”,但他的竞技状态也不足以支撑他去东京,更遑论获奖。
41
“他经济”崛起,美妆市场正在去性别化。根据市场调研机构英敏特公司的估算,2020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125亿元,到2025年则可望增长到185亿元。新兴男士护肤品牌正纷纷涌现——首个得到投资的男士护肤品牌叫“男性主义”。
42
女性主义则一直是时尚界近年来的焦点,力量、独立性和活力成为女性服装设计的关键词。在米兰时装周、巴黎时装周发布的2021春夏系列,设计师们颠覆传统,模糊性别界限,带来男女同款。而在文娱和社会文化领域,女性主义也将被持续热议。
43
麦肯锡在《2021年全球时尚业态报告》中认为,在2022年第三季度之前,全球时装销售不太可能恢复到2019年时的水平。也是,你远程办公,公司年会取消,也不能参加大型聚会,那根本没必要买正装或礼服嘛。
44
2021年,你很可能不是在做植发,就是在犹豫要不要植发——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5亿人受脱发困扰。而目前的植发群体中,90后占据了57.4%。
45
根据FoodBev发布的对于未来饮料市场的预测,康普茶(Kombucha)、硬苏打水(Hard Seltzer)可望出圈。尤其是后者,它不仅在美国、英国呈指数级增长,在中国市场,随着新老品牌的加入,它也将掀起一股热潮。
46
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吃上用蘑菇制成的培根——成熟的蘑菇被浸泡在盐、糖、甜菜汁和液体氨基酸等调味汁中,以仿效猪肉的鲜味。这听上去像素斋的做法。
47
潘通(Pantone)选出的2021年度颜色是极致灰和亮丽黄。有评论认为,潘通选这两种颜色好像是两面下注:到底是灰色还是黄色更适合,取决于2021年的走向。
48
有自媒体人向读者征集“2021生存指南”,发现有一个共性——平静。经历了过山车般的2020年,人们对2021年的寄望,是回归生活,回归朴素的道理,回归常识。
49
如果说2020年是一言难尽的一年,2021年可能是“重启”的一年,或者是2020Plus——比如延迟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仍将被称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人们对此心情复杂:既期待,又有物是人非之感。
50
谁也无法预知未来。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要么接受变化、迎难而上;要么坚持自己一直想坚持的东西,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01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机构均看好中国,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幅可达8%左右。
02
毕马威对中国来年的表现更为乐观,认为2021年中国全年GDP增速将达8.8%;而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复苏的主力,取决于消费、服务业的持续回暖。
0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的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第一位。有专家认为,2021年将是真正贯彻创新驱动的关键之年。有消息透露,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十年投入创新的资金可达3万亿—4万亿元,长三角地区或增加到7万亿—8万亿元。
04
八大重点任务中还包括“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经济学者马光远有此解读:“2021年,互联网巨头疯狂扩张、跑马圈地、无序竞争、恶性补贴的日子结束了。互联网金融在监管外悠闲自在的日子也结束了。”
0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要解决大城市住房的突出问题。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同时,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实现“租售同权”。有专家据此认为,2021年将是租赁房发展元年。
06
“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的判断。
07
新冠肺炎疫情走势和疫苗有效接种进度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而全球经济的疲弱,将影响中国的进出口需求,甚至拖累中国经济,毕竟外贸在中国经济体量中占比很大——这个观点来自学者胡捷。
08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2021年年中以后才能实现新冠肺炎疫苗的广泛接种;《自然》杂志更指出,低收入国家要等到2023年甚至2024年才有可能接种。接下来,大家将面临一个抉择:打,还是不打?很多人选择观望。
09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任行长雅克·阿塔利撰文指出:“如果疫苗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没有禁忌症,那么这次疫情最晚会在2021年夏天结束时远离我们。”果真如此,那真是好消息。
10
但口罩还是不能摘。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副所长孙承业表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戴口罩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接种疫苗后,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11
既然口罩还要跟随我们,那索性正视它——2020年9月举行的纽约时装周上,设计师安娜·苏与克里斯蒂安·西里亚诺为每款造型配上与之呼应的口罩。专门设计的口罩链也成了时尚单品,不挂口罩,还可以当眼镜链或项链。
12
学者杨早有一个脑洞:有一种分子面罩,可以根据设定的数据在人脸上凝成一副24小时有效的面罩,仿真度99%,你想cos谁就选谁——李雪琴、王建国或者“五条人”的阿茂和仁科,任选其一。
13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行情研究中心主任格奥尔基·奥斯塔普科维奇认为,服务业、大众餐饮和酒店业、运输业等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恢复,不过,对医药和化学工业的投资将增加,“医学正成为新的石油”。
14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表示,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他还承诺在4年任期内投入2万亿美元用于气候行动。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美国的国家形象。更有学者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中美进行合作的增量,是两国必须合作的议题。
15
对于拜登,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他将是一名外交型总统,不会对中国采取“极限施压”的手段,也更讲究话术,中美短期冲突或淡化;但不管谁执政,中美关系也无法回到过去,“美国反对中国崛起”这个矛盾无法化解。
16
疫情导致了全球“大隔离”,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进行“区域性抱团”——如中国与14个国家组建的RCEP协定。专家认为,“脱钩”是暂时的,区域性抱团的本质还是互联。旧的平衡被打破,大家在寻找新的平衡点。
17
哲学家齐泽克表示:“我们面对的终极问题是:是应该争取回到旧常态,还是应该坦然接受新冠肺炎是我们进入‘后人类’时代的征兆?”他认为,流行疾病、全球变暖和生活的数字化,侵蚀了我们作为人类的基本坐标。
18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规定,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换言之,2021年有望不再出现戴着头盔买房、94岁老人被抱着在银行做人脸识别这类事情。
19
包括微软在内的一些技术公司宣布支持长期居家办公。一项全球调研显示,2021年,世界各地远程办公的全职雇员人数将增加一倍,长期远程工作者的比例从16%上升到34%。未来,多数公司将采用“任何地方+办公室的混合模式”。
20
这场疫情证实了很多公司可以在全员远程办公的情况下完成项目,但对于创意工作者(包括且不限于媒体人、广告人、设计师、建筑师等)来说,大家还是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这正是创意的起源。
21
IBM通过人工智能预测哪些员工可能辞职,准确率达95%——AI成了管理者,取代了HR的部分工作。加上之前亚马逊启用AI“监工”的例子,“社畜”们,你们怕了吗?
22
即便没被AI盯上,你也逃不掉行为互联网(IoB)——它汇集了面部识别、位置跟踪和大数据等直接关注个人的技术。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5年年末,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将至少参加一项商业或政府的IoB计划。
23
直播电商行业的整体规模从百亿元级跃升到万亿元级,只用了三年时间。可以肯定的是,2021年直播电商仍将火爆。接下来,平台方和主播要面对的挑战,将是选品和品控——看看只卖出十几罐奶粉的吴晓波,再看看被王海“打假”的老罗。
24
中国短视频用户超过8亿个,网民平均每天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为110分钟——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圈地已经结束,垂直类创作者的冒险即将开始,这是观察者们对短视频行业的判断。知识类内容将是各大平台力拼的阵地。
25
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让人们重拾了对烹饪的热情。给自己和家人做一份“史诗级别的早餐”这一好习惯,将持续到来年——这是美国全食食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的预测。
26
居家隔离让绿植的需求量激增。一方面,人们希望通过绿植改善居家环境;另一方面,绿植有着疗愈作用。同理,观鸟也很治愈——武汉市观鸟协会就在疫情期间提倡“阳台观鸟”。2021年,让我们继续亲近自然吧。
27
疫情也改变了人们对户型的观念:既然要“净身入户”,独立的玄关就成为未来住宅项目的加分项;经常自己做饭,厨房就不能太小;家里有老有小,就需要进行功能分区……
28
双职工家庭无力看护婴幼儿的困境,有望得到解决。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5年将积极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拓宽普惠托育供给。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超过4700万名,其入托率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
29
气候变化、石油泄漏、森林砍伐……未来,这种破环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活动很可能会被认定犯下“生态灭绝”罪。因为,如果不严肃对待这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
30
南极出现了新冠肺炎感染病例,而北极变暖趋势难以遏制。与其感慨这个世界躲无可躲、想搬去火星,不如行动起来,从最基本的垃圾分类做起。
31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称,2020年前10个月,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同比下降72%,这使得2020年成为有记录以来国际旅行者人数最少的一年。该机构预计旅游业将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但游客人数要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需要2.5—4年。
32
《经济学人》杂志预测,我们要面对的,将是相对不那么自由的世界:观光旅游业将会萎缩,并且改变形态,重点将转移到国内旅游。
33
爱彼迎(Airbnb)和《经济学人》对“国内游”有着相同的判断,并将之细化:在爱彼迎委托凯度所做的调研中,76%的受访者表示,未来将尝试“城市近郊游或者离开城市去乡村生活”。
34
中国旅游研究院与去哪儿网联合发布“2021年国内小众旅游排行榜”,四川甘孜排第一位——感谢丁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是宁夏中卫,它因中卫版“66号公路”走红。包括中卫、张掖、敦煌、阿勒泰等在内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均入选最有潜力目的地榜。
35
“假装在××”将成为一种新的旅行体验。比如,你可以去贵州兴义体验中国版新天鹅堡,去佛山体验复刻版歌舞伎町一番街——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平替”。
36
有报告显示,2021年共有260余部电影待映,而春节档就有至少9部电影上映。为此,有业界人士乐观地认为,2021年将迎来影视爆发期。毕竟,疫情趋缓后,人们更需要娱乐活动,以重归正常生活。
37
华纳兄弟影业宣布,2021年,其旗下所有电影将同时在院线以及 HBO Max 流媒体平台上线。有媒体评论称,“观众笑了,电影院哭了”。目前的悬念是:华纳未来会不会沿用这一做法?还有没有别的同行跟进?
38
将于2021年2月举行的第71届柏林电影节取消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改为颁发最佳主角奖、最佳配角奖。这让柏林电影节成为首个颁发中性表演奖的国际电影节,也标志着性别平等迈出了一大步。
39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免疫力是保证身体健康的核心竞争力。WCWD的研究数据显示,91%的消费者表示在疫情后会更关注增强免疫力。
40
孙杨的8年禁赛令迎来转机。他到底能不能参加东京奥运会,是大众最关心的。盲猜一下:孙杨不会参加东京奥运会。理由是:即便他得以彻底“平反”,但他的竞技状态也不足以支撑他去东京,更遑论获奖。
41
“他经济”崛起,美妆市场正在去性别化。根据市场调研机构英敏特公司的估算,2020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125亿元,到2025年则可望增长到185亿元。新兴男士护肤品牌正纷纷涌现——首个得到投资的男士护肤品牌叫“男性主义”。
42
女性主义则一直是时尚界近年来的焦点,力量、独立性和活力成为女性服装设计的关键词。在米兰时装周、巴黎时装周发布的2021春夏系列,设计师们颠覆传统,模糊性别界限,带来男女同款。而在文娱和社会文化领域,女性主义也将被持续热议。
43
麦肯锡在《2021年全球时尚业态报告》中认为,在2022年第三季度之前,全球时装销售不太可能恢复到2019年时的水平。也是,你远程办公,公司年会取消,也不能参加大型聚会,那根本没必要买正装或礼服嘛。
44
2021年,你很可能不是在做植发,就是在犹豫要不要植发——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5亿人受脱发困扰。而目前的植发群体中,90后占据了57.4%。
45
根据FoodBev发布的对于未来饮料市场的预测,康普茶(Kombucha)、硬苏打水(Hard Seltzer)可望出圈。尤其是后者,它不仅在美国、英国呈指数级增长,在中国市场,随着新老品牌的加入,它也将掀起一股热潮。
46
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吃上用蘑菇制成的培根——成熟的蘑菇被浸泡在盐、糖、甜菜汁和液体氨基酸等调味汁中,以仿效猪肉的鲜味。这听上去像素斋的做法。
47
潘通(Pantone)选出的2021年度颜色是极致灰和亮丽黄。有评论认为,潘通选这两种颜色好像是两面下注:到底是灰色还是黄色更适合,取决于2021年的走向。
48
有自媒体人向读者征集“2021生存指南”,发现有一个共性——平静。经历了过山车般的2020年,人们对2021年的寄望,是回归生活,回归朴素的道理,回归常识。
49
如果说2020年是一言难尽的一年,2021年可能是“重启”的一年,或者是2020Plus——比如延迟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仍将被称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人们对此心情复杂:既期待,又有物是人非之感。
50
谁也无法预知未来。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要么接受变化、迎难而上;要么坚持自己一直想坚持的东西,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